善于防守,袁绍的军队一直打到现在也没有打下汲县。但在经受了袁军长达三四个月的猛攻后,城中的守军也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地步。
汲县守军还在坚持的原因,乃是因为曹丞相颁布的军令中,但凡将军无恙而士卒擅自逃跑、投降的,都会被连坐三族!
其实各家诸侯都有颁布类似的法令,可是其余诸侯在执行力上,就没有曹丞相那么严格了。
自建安元年起,曹丞相就广泛地进行民屯和军屯,这变相地加强了曹操政权的户籍管理制度。
士卒们的家人,其名字基本都在官府的籍册上。官府很轻松就能找到逃兵降卒的家人,然后对他们的家人采取严厉的惩罚。
这些惩罚中最轻的,那也是男子作奴,女子充妓,杀头更是常有之事。在这般严苛的律令下,曹军士卒鲜有敢于在将军之前投降和逃跑的。
汲县的守军倒霉就倒霉在,他们的顶头上司是曹操的死忠曹仁。作为曹操的从弟,曹仁是决计不会投降的。
深谙兵法的曹仁也很清楚,他守住汲县会对曹操产生多么大的帮助,所以他千方百计地鼓舞士气,号令将士们死战不降。
现如今汲县城中的守军仅剩下了三千人,而且这些存活下来的士卒基本个个带伤。
没办法,袁军人数众多,装备精良,士气也同样旺盛,双方围绕汲县城墙的攻防战打得十分惨烈,每天都有至少上百人战死沙场,伤者更是不计其数。
既然曹仁在汲县守得如此辛苦,那么我们的曹丞相又在干什么呢?
他在,徙民!
没错,曹操正在抓紧时间迁徙河内的百姓!
准确地说,他是在迁徙居住在清水至沁水之间的百姓。他要把居住在这两条河流间的百姓迁到人口不丰的雒阳去。
曹操选择徙民的理由很简单,那就是要保住有生力量。
所谓存地失人,人地皆失;存人失地,人地皆得。
曹操虽然没听过教员的这段至理名言,但作为兵法大家的曹丞相早就悟出了这则道理。
况且河内郡与邺城之间除了几条最终汇入河水的、不算湍急的河流外,几乎可算是一片坦途。
面对河北袁绍的三万精兵,曹操觉得自己很难做到寸土不失。
所以与其等将来战事打到河内腹地破坏生产,那还不如趁着秋收后的农闲时间提前徙民,以求保证来年的生产。
雒阳如今还空得很,百姓搬过去也不用担心没地种。
不过徙民的过程还是挺残酷的,在徙民途中与妻子儿女走散的大有人在。
即便曹操派了兵士看护,在汉末这个盗贼、人牙子、豪强、**横行的年代,要想保证百姓在徙民途中万无一失根本就不可能。
但曹操做得已经足够好了,至少大部分百姓最终得以安然无恙地渡过孟津,进入伊洛盆地。
等到曹操把沁水至清水中间的广大区域搬空后,雒阳竟然一次性多出了数万户百姓,总计十余万口人。
不过官员们都怀疑曹丞相是不是徙民上瘾了,几年前入关中时,他们就曾从兖州搬了很多百姓到雒阳,之后收复凉州,他们又将羌胡人搬到内地,现在河内又搬一次……
朝廷的官员们现在对于徙民可谓是驾轻就熟,如果曹操肯给他们机会的话,他们甚至敢保证可以在半年之内搬空冀州!
最新网址:xiashuka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