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铁血抗日之屠杀小鬼子 修仙:开局获得一双鹰瞳 穆黎传 娱乐:锦鲤体质,被国民养女儿 家族崛起,从灵植夫开始 逃离四合院:年代弄潮儿 裴总,太太科室男患者又爆满了! 小松的爱情保卫战 出狱后,禁欲前夫夜夜上门求生崽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    现实与生活(七十五) (第1/2页)

    题目:信念

    这些不当的信念,正在压垮你,很多时候,造成我们烦恼、焦虑和负面情绪的,往往不是我们所面临的客观事实,而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信念对这些事实的解释。

    什么是信念?在成长过程中,我们会接收到来自外界各种各样的信息灌输,随着时间推移,经历与感受,有一些信息会被固定下来,并不断地被我们接收到的证据所强化。那么,我们就会发自内心地认同这些信息,把它们作为对这个世界的默认假设,用它们来看待和理解这个世界。

    这就是信念。简单来说,它相当于构成我们心智世界的「地基」。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信念,我们才能在它们之上去构造各种各样对于外部世界的规则和框架,形成我们的心智世界。我们人活着就像一颗种子,从播撒在世上,再到丰收,这期间要经过一段过程。

    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这些信念又像一扇扇窗口,把来自外界的客观事实经过「翻译」和「解读」之后,转达给我们。我们所接收到的一切信息,其实都是经过这些信念所解读的。

    举个简单的例子:日常生活中,当我们指出别人的错误时,有些人会非常生气、认为被冒犯了,为什么?正是因为他们抱有这样的信念:「我是正确的,不认同我的人,就是在跟我敌」。当别人提出自己的缺点时应当去改变,而不是去指责或错归。

    这样的人,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显得很敏感,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而记恨别人、产生冲突。因为在他们看来,一切反对和质疑的声音都是对自己的攻击,都是不对的,应当受到还击。

    反过来,如果一个人的信念是「别人指出我的错误,是在帮我完善自己的观点」,那么他在日常生活中,心态就会更积极、更正面,也更不容易跟其他人产生矛盾。因为他不会把「指出错误」这件事情,解读为「敌对」,而是解读为更加善意的「帮忙完善观点」,因此也就不会导向仇恨和攻击性。

    在这种情况下,你会发现:一件事情的客观状况如何,跟我们对它的解读如何,其实很可能是不一致的。一个人指出你的错误,有可能出于善意,有可能出于恶意——但这一点并不是很重要。相比之下,你自己如何去解读他的行为,往往会更加重要。

    为什么呢?因为,除非他真的做出了伤害你的行为,否则,他的意图只存在于他脑海中,对于你是不会产生影响的。能够真真切切影响到我们自己的,是我们被自己的「解释」所唤起的愤怒、沮丧、焦虑、烦恼……说白了就是一种认知水平。

    因此,解开许多问题的钥匙,很多时候其实就在我们的内心。同样,我们可能无法控制外界,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内心。了解自己,才能摆脱困境。

    在心理学中,让自己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,最有效的一个办法,就是「认知重构」。简单来说,就是找到自己内心深处产生负面作用的不当信念,把它们用更好的、更合理的良性信念替代掉,从而让自己能从更加积极的角度解读外界的信息。

    就像上面的例子:如果你能够意识到自己存在「我是正确的,不认同我的人,就是在跟我为敌」这个信念,并且这个信念已经对你造成了很多无谓的困扰,那么,不妨把它换成「别人指出我的错误,是在帮我完善自己的观点」,这可以从根源上解决你的问题。

    当然,认知重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,它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。你需要在每一次面临相同困扰、产生同样情绪反应时,能够及时想起来,及时告诉自己:我的信念是不妥的,没有什么外在事物在伤害我,只有我的信念本身,因此要把它修正过来。

    像这样,一次又一次地重复,修正,调整,才能建立起新的联系,让自己在面临同样的问题时,切换到更有用、更正面的信念上面。

    信念是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的,它就像数学体系里面的公理。基于一套公理,我们可以发展出一套数学体系;但换一套公理,我们同样可以发展起另一套数学体系。这两套体系并没有哪一套更正确,只有哪一套更好用、更简洁的区别。

    信念也一样。并没有哪一套信念比其他的信念更正确,但是,基于不同信念所建立起来的心智世界,有些可能更积极、更正面、对我们更有帮助,也能适应更多的场景。

    因此,我们要追求的,不是追求正确的信念,而是修正给我们造成困扰的不当信念,建立起更加积极正面的信念,让我们在生活中,可以更容易摆脱负面情绪和精神内耗的困扰,让我们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。

    那么,在生活中,我们都有哪些需要调整的不当信念呢?

    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,因为一个人的信念实在太多了,因人而异。

    因此,今天的文章,我想跟你分享几条常见的不当信念,希望能够帮你更好地正视它们、理解它们。

    1.我的每一天都必须卓有成效,否则就是浪费时间。

    许多人都面临这样的问题:

    晚上睡觉前,告诉自己:哎呀,今天什么都没干,明天一定要好好努力;

    第二天醒来,依旧像前一天一样,闲逛,摸鱼,度过毫无变化的一天;

    然后,到了晚上,又后悔了,告诉自己:我怎么这么没用,今天怎么还是什么都没干,明天不能这样了……

    严重的,可能还会导致「报复性熬夜」,由于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干,不愿意结束这一天,不愿意上床睡觉,而是强撑着熬夜,让自己在心理上觉得赚了。

    但是,这样只会导向一个恶性循环:你越是对自己不满意,越是责备自己、「报复性熬夜」,你的压力就会与日俱增,状态越是不佳,更加难以去做出有用、有价值的事情。

    实际上,生命的乐趣在于什么呢?它并不在于某个结果,而是在于我们度过每一天的过程中每时每刻的体验。如同我在 4条非常有用的生活理念中所引用的诗句「你不快乐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」。如果每一天你都生活在压力和驱赶下,你又如何能快乐呢?

    我们并不是因为做成了某件事、获得了某个成就而快乐,而是因为我们切切实实地享受当下的每分每秒而感到快乐。当你苛责自己的时候,你其实也就相当于拒绝了去享受生命。

    不妨把这个信念转变一下,换成:

    我每一天所实际做到的事情,就是我能够做到的事情。在这个基础上,如果能做得更多,那很好;如果不能,也没关系,因为这就是我的常态。

    打个比方。假设你状态好的时候,一天的有效工作时间是8个小时;而状态不好的时候,可能只有2-3个小时。在这个情况下,很多人会怎么做呢?会把自己最好的状态当成一种「常态」,来要求自己,希望自己每天都能够有效工作8个小时——这显然是不现实的。

    合理的常态是什么?是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,在没有压力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,你每天有效工作时间的平均数。

    这是一个极其浅显的道理,但许多人难以接受这个事实。他们总会想着:我不应该这么懈怠,我如果能多做一点就更好了——如果你能够多做一点,那么你压根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。正是因为你无法逾越你客观所存在的「常态」,才产生了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不妨给自己松松绑,不要过度地苛责自己,而是在接受自己「常态」的基础上,去想办法:既然我的常态就是如此,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,可以提高我的常态?

    比如:如果我是因为精力不济,那么是否可以通过运动和调整作息来提高?

    如果我是因为缺乏兴趣,那么是否可以通过换一个工作、调整赛道来改变?

    如果我是因为生活单调,那么是否可以拓展一些可能性,找到业余时间能做的事情?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诸如此类。先把自己的信念调整到一个合理的、适当的水平上,再在这个基础上去考虑有效的行动,而不是沉溺在懊恼和自我批评中,这才是治本的方式。

    我必须控制生活的一切方面,否则就会出问题。

    很多人常常有这么一种思维:我必须控制生活中的一切,不能允许任何失控的状况发生,也不能允许任何差错和意外发生,否则就会对我的生活造成冲击。

    这样的人往往有一个共性,就是特别不敢去尝试新事物。无论是拓展一项业务,开始一个项目,尝试一种转型……对他们来说,不可预料的意外是最可怕的,必须绝对避免。

    但这么一来,他们很容易陷入一种困境:一方面,长期处于某种生活模式里,很容易变得狭隘、单调、无聊;另一方面,又特别害怕做出改变,不愿意探索未知。这导致他们往往都有一种「被推着走」的感觉,走一步停一步,对周围的一切充满警惕,害怕遭受任何意外冲击。

    这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,让他们始终生活在警惕所带来的慢性压力之下。

    如果你身
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最新网址:xiashukan.com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家族崛起,从灵植夫开始 小松的爱情保卫战 我带着系统拥抱国家 玄幻:女帝,我玄剑圣回来了! 精灵:我的故事 穿越密室逃脱我在末世开民宿 强破苍穹 楼兰雪 帝都暗帝的小宝贝 小院儿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