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蓝玉正在新疆高歌猛进之时,小朱也开始了他的河套行。
由于李文忠是此次西征的实际指挥,所以李文忠后续去哈密亲自坐镇,后又移至乌鲁木齐;李景隆则是留守西安负责一切军需调度。
小朱这边由郭英陪同,从西安北上,先是路过了革命圣地延安府,小朱花了三天走访了延安各地。
此次小朱还从应天带来了大量的农学专家、环境学专家,在小朱的影响下,特别是几年前的凤阳风水事件,生态学已经被点了出来,虽然处于起步摸索阶段,但是已经有了一些大概的理论框架。
虽说还没有到达人口大爆炸的时代,但是从秦代开始的刀耕火种促进,现在的黄土高原已经颇具规模。
众人这几天见到不断的有泥沙入黄河,一直在激烈的讨论着,虽说没有一方能够完全说服其他人,但是他们还是得到了一个比较一致的结论。
随行的一名院士说道:“殿下,臣观此处有大量泥沙入黄河,黄河之灾恐怕与此地有千丝万缕的关系。此地若是过渡开发下去,今后这黄沙现象将会更为严重,因此臣恳请殿下慎重考虑此地农垦之事。”
来自后世的小朱则是知道,别说现在大明的科学水平,哪怕是到了21世纪,黄土高原的成因还有争论。有风成说、水成说、残积说和多种成因说等多种学说。
人类的活动只是促进了这种演变过程,虽说大明的科技能做的有限,但是意识到治理黄河就需要从源头开始,对黄土高原进行治理,也算是一个好的开始吧。
小朱也决定继续作弊了,黄土高原的治理关系到了黄河,影响的会是整个大明,所以小朱考虑了几天,觉得还是直接把后世比较成功的经验拿过来比较好。
小朱对着诸位院士、学生说道:“孤觉得此地形成要一分为二的去看。第一是自然原因,此地地质多为黄土,黄土质地疏松,易受侵蚀。孤又询问当地官吏,此地降雨集中于夏季,多暴雨,且地质灾害多,地形崎岖,坡度大,易发生水土流失。第二是人为原因,人口增多,至秦代以来的开垦,更有战争和宫殿修建等原因,植被遭到破坏,加剧水土流失。孤认为自然原因是基础,是主因但是目前还没有办法改变,那么只能从人为上想办法,不要加剧水土流失。”
众人听了小朱的发言,只觉高屋建瓴,太孙的话很好的把他们各自的观点做了归纳总结,并且点明了主次,此时大家期待起了小朱的下文。
小朱也不打算吊着众人:“水土流失的危害,汝等都十分清楚,孤就不多言了。孤想了几条法子,汝等可以听听。第一,调整土地结构,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。第二,压缩耕地面积,但是要保障高产稳产农田。第三,扩大林、草种植面积,改善天然草场质量。第四,煤炭开采地区的土地复垦要切实做到位。第五,利用工程措施、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。第六,控制人口数量,人口若是超出负荷则是需要从此处迁出百姓。”
接着小朱让李进忠拿来纸笔,开始画起了简单的示意图,并且做起了介绍。
“此乃护坡。工程措施:缓坡,修筑水平梯田,发展林业、种植果树。生物措施:陡坡,封坡育林育草,拦截、涵蓄坡面径流。”
“此乃固沟。工程措施:主要沟道,打坝建库,拦泥蓄水。生物措施:在各支沟分段,营造防护林。”
“此乃保塬。工程措施:平整土地,增加水流下渗,削减地表径流。生物措施:营造护田林网,造林以用材林、果林为主,形成林粮、果粮间作生态农业体系。农业技术措施:发展灌溉技术,使用更先进的灌溉技术充分利用水资源。”
小朱早就发现大家都在拼命记录,所以也说的很慢,小朱说完后见大家都在思索,小朱索性先行离开,当然刚刚用过的纸板则是留在了原地。之后在这些人眼中,小朱在纸板上画着的示意图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画作。
半日后,一个李姓院士带着几个学生来见了小朱。
行礼后,李院士直接激动地说道:“臣等研究农学、生态学,不如殿下万一。臣有两请:第一,臣恳请以殿下今日之言为基础,编纂生态农业之书。”
“准”
“第二,臣和几个学生想留在此地,切实落实殿下的设想。”
“李院士有此心,孤心甚慰,忠贤,命陕西布政使司安排此事,延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最新网址:xiashuka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