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府官员要配合李院士工作,若有推诿者孤严惩不贷。李院士若是有功,孤必有厚赏。”
李院士闻言又跪了下来,流泪道:“臣本一田间翁,幸得天家垂青,恬居院士,享受正三品待遇,早已是光宗耀祖之事。故人言:朝闻道夕死可矣。早上臣听太孙治理此地之见解,臣虽驽钝,但是思索良久后认为太孙所言甚好,臣这把骨头愿埋在这片黄土地上。臣家里祖辈也多次因黄河泛滥遭灾,臣刚刚已立志,余生就呆在此处,为了大明,为了天家,也为了臣的祖辈,臣定当治理好这片黄土,愿黄河也有清澈的那一天。”
小朱也是被这位李院士深深感动,一大把年纪,放弃应天的繁华,愿意扎根于此,小朱拍了拍他的肩膀,以示鼓励。
小朱又对着李进忠吩咐道:“让陕西布政使把李院士的几个学生安排到延安府各县任胥吏,做得好就升任县丞、县令等等。”
闻言几个学生也是跪下谢恩,他们这几个也都是喜欢农事之人,考试并非他们所擅长的,没想到太孙竟然给了他们一次做官的机会。
之后小朱则是让李院士等一众人稍等,李进忠则是传来了陕西布政使、延安府知府等地方主官。
小朱把以延安为试点,进行黄土高原改造的规划告诉了众人,并且让他们配合李院士,大家自然应喏。
当听说最好需要大量劳工开展前期工作的时候,小朱也是大手一挥,让设在洛阳的中原劳工司尽快安排人数,现在的大明什么都缺,就是不缺勤劳的劳工。
在明初的绝对皇权之下,后面的发展速度让小朱也意想不到,短短几年后李院士就做出了成果。
更让小朱想不到的则是,他随手所画的黄土高原示意图在被送到老朱面前之后,竟然被老朱裱了起来。后世小朱的这副真迹更是成了大明博物馆的镇馆之宝。
小朱更不知道,消息传回应天之后,老朱、朱标召集朝臣开了好几次御前会议。从一开始只是涉及到地方治理和河道治理,到了最后因为黄河涉及漕运,五军都督府也参与了进来。
特别是工部官员,对于小朱更是佩服至极,让每一任尚书都头疼的黄河问题,竟然让太孙在黄土高原上找到了部分答案。
自然而然,小朱在文官中又收割了一波名望。
此时身在延安的小朱也没有多想,而是北上至榆林卫。此时北平总督徐达则是早已在此恭候多时,还有鄂尔多斯部的首领也在此等待。
小朱也和鄂尔多斯部的首领聊起了他们的历史,这支由成吉思汗陵寝卫队发展起来的部落,小朱肯定是有所了解的。
当然看到太孙对他们祖辈的荣光如数家珍,首领自然非常高兴,对于大明的认同感也是急剧上升。
之后小朱等人则是直接出发,前往鄂尔多斯卫,路上小朱也是详细了解了榷场的建设情况,以及鄂尔多斯部落的诉求,这支相对温和的部落也没有太多的诉求,只是在于物质上希望榷场能够提供更多种类的生活物资。
对于这个要求,小朱也会尽量满足。
得益于小朱之前叮出了毛纺织科技,现在的鄂尔多斯部落的生活通过羊毛贸易好了起来,而且鄂尔多斯卫和东胜卫的建立更是保障了他们的生命安全,包括首领在内的大多数贵族甚至都已经在鄂尔多斯城中安居。
首领向小朱进献了部落中最好的羊绒大衣,小朱也是欣然接受。
之后小朱更是和首领谈起想在鄂尔多斯建立羊毛纺织基地,首领高兴的手舞足蹈。此时首领早就坚定了守卫鄂尔多斯的决心,他们不是成吉思汗的护陵卫,他们是大明的卫所,他们要保护部族的财富。
徐达闻此也十分高兴,他也有两件羊毛大衣,很是暖和,如果大面积开始羊毛纺织,那么战士们在冬天里就能减少严寒的侵蚀。
小朱算是又做了一件大事,后面就没有外国人来到中国后,奇怪于中国为何在这方面的科技如此落后了。
小朱也知道,老朱在洪武初年,强行推广棉花种植的时候,遇到了巨大的阻力。
别说外国人,小朱自己也没想明白,能弄出丝绸的国家,为何直到明朝棉织品才开始慢慢普及,毛纺织到了清代都还在起步阶段。
小朱此次河套行除了会见天保奴之外,更重要的是要推动毛纺织发展。毕竟来自后世的小朱,这些年的冬天实在不喜欢为了御寒裹的跟个粽子一样。
最新网址:xiashuka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