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病娇师姐装呆套路我,人麻了! 重生的齿轮 大唐:战力无双护国公 徒儿,你无敌了,祸害你仇人去吧 我在异界有座城 我靠系统养活十八个弟弟妹妹 田园厨妃逆袭记 我,九世轮回,镇压诸天亿万年 角妓当道逆风行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    第11章 孝文本纪 (第1/2页)

    孝文皇帝,那可是高祖皇帝的中子(排行居中的儿子)。高祖十一年春天,刚把陈豨的军队给灭了,把代地给平定了,就把这哥们儿立为了代王,都城设在中都。这代王是太后薄氏的儿子。他即位十七年,高后八年七月,高后驾崩。九月的时候,诸吕里的吕产等人想搞乱朝纲,危害刘氏江山,大臣们就一起把他们给灭了,然后商量着把代王给召来立为皇帝,这事儿在吕后那篇里已经说过了。

    丞相陈平、太尉周勃等人就派人去迎接代王。代王问身边的郎中令张武等人:“这事儿靠谱不?”张武他们琢磨着说:“汉朝的大臣们都是高帝时候的大将,个个儿都擅长打仗,狡猾得很。他们这次迎大王您进京,肯定不只是想让您当皇帝那么简单,他们主要是怕高帝和吕太后的余威。现在他们已经把诸吕给灭了,京师里刚流过血,他们这是打着迎大王的名义,实际上可没那么简单。大王您最好还是装病别去,看看情况再说。”这时候,中尉宋昌站了出来,说:“各位的意见都不对啊。想当初秦朝政治黑暗,诸侯豪杰纷纷起兵,自以为能得天下的数以万计,但最后真正坐上皇帝宝座的,还是刘家的人,这是天意啊,第一点。高帝分封王子王孙,地盘犬牙交错,互相制衡,这就是所谓的坚如磐石的皇族啊,天下人都服他们,第二点。汉朝建立后,废除了秦朝的苛政,简化了法令,广施恩德,百姓安居乐业,这江山动摇不了,第三点。再说那吕太后,她那么厉害,立诸吕为王,独揽大权,可太尉仅凭一个符节就进了北军,一嗓子下去,士兵们都脱下左衣袖露出左臂,表示支持刘家、反对诸吕,最后终于灭了诸吕。这都是天意啊,不是人力能做到的。现在大臣们就算想搞事,百姓们也不会听他们的,他们的党羽还能一条心吗?现在朝廷内有朱虚侯、东牟侯这样的皇族亲信,外头又害怕吴、楚、淮南、琅邪、齐、代这些地方的诸侯王。现在高帝的儿子里就淮南王和大王您两位了,大王您年纪大,又贤明圣哲、仁爱孝顺,天下闻名,所以大臣们才顺应民心,想迎立大王您为皇帝,大王您就别多疑了。”代王跟太后商量了一下,但还是拿不定主意,于是就卜了个卦,结果卦象大吉。占卜的说:“大吉大利啊,您将成为天王,像夏启那样光耀天下。”代王说:“我本来就是王啊,还要当什么王?”占卜的人解释说:“所谓的天王,就是天子啊。”于是代王就派太后的弟弟薄昭去见绛侯周勃,周勃他们就把想迎立代王为皇帝的意思详细跟薄昭说了。薄昭回来报告说:“靠谱,这事儿没跑了。”代王就笑着对宋昌说:“果然如你所言啊。”于是就命宋昌陪着自己坐车,张武等六个人坐着驿车直奔长安。到了高陵,他们停下来休息,让宋昌先快马去长安看看情况。

    宋昌快马赶到渭桥,丞相以下的官员都出来迎接。宋昌回去报告后,代王就一路飙车到渭桥,群臣们纷纷拜见称臣。代王下车还礼。太尉周勃凑过来说:“大王,借一步说话。”宋昌马上打圆场:“要是公事,就当着大家的面说;要是私事,大王可不受这个。”周勃一听,赶紧跪下献上天子的玉玺和符节。代王客气地说:“这事儿咱们到代王府再商量吧。”说完就飙车回代王府了,群臣们也都跟着去了。

    丞相陈平、太尉周勃、大将军陈武、御史大夫张苍、宗正刘郢、朱虚侯刘章、东牟侯刘兴居、典客刘揭等人再次拜见代王,齐刷刷地说:“子弘他们都不是孝惠帝的儿子,没资格继承宗庙。我们跟阴安侯、列侯顷王后、琅邪王、宗室、大臣、列侯、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商量过了,觉得大王您是高帝的长子,最适合继承高帝的皇位。请您务必即位当天子啊!”代王一听,赶紧推辞:“管理高帝的宗庙可是大事啊,我这人没啥才能,可担不起这重任。要不你们问问楚王,看谁合适吧,我可不敢当啊。”群臣们一听,都跪下了,死乞白赖地请求代王即位。代王推辞了三次,群臣还是不依不饶。丞相陈平等人都说:“我们商量过了,大王您最适合继承宗庙,天下诸侯和百姓也都这么认为。我们为了宗庙社稷着想,可不敢大意啊。请您务必听从我们的建议。我们这就奉上天子的玉玺和符节,向您拜两拜。”代王一看这阵势,只好说:“既然宗室、将相、王侯都认为我最合适,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。”于是就这么即位当天子了。

    群臣们按礼节侍奉新皇帝,然后派太仆婴和东牟侯刘兴居去清理皇宫,又准备了皇帝的车驾,去代王府迎接皇帝。皇帝当天傍晚就进了未央宫。到了夜里,皇帝就任命宋昌为卫将军,负责镇抚南北军;任命张武为郎中令,负责在宫中巡逻。皇帝回到前殿坐下,当晚就下了诏书:“最近诸吕擅权作乱,企图危害刘氏宗庙,幸亏有将相、列侯、宗室和大臣们将他们诛杀,他们也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。朕刚刚即位,决定大赦天下,赐给百姓每人爵位一级,每户百户的女子赏赐牛和酒,举行五天的大酺庆祝活动。”

    孝文皇帝元年十月庚戌这天,皇帝下令把原来的琅邪王刘泽改封为燕王。

    到了辛亥日,皇帝正式即位,去高庙祭拜祖先。右丞相陈平被调到左丞相的位置,太尉周勃则升为右丞相,大将军灌婴则接任太尉一职。那些被诸吕夺走的齐、楚两地的旧领地,也都一一归还给了它们原来的主人。

    壬子日,皇帝派出车骑将军薄昭去代地迎接皇太后。皇帝说:“吕产私自任命自己为相国,吕禄为上将军,他们擅自假传命令,派灌婴将军带兵去攻打齐国,企图取代刘氏江山。但灌婴将军留在了荥阳没有发动攻击,反而与诸侯们合谋诛灭了吕氏家族。吕产想要作乱,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便密谋夺回了吕产等人的兵权。朱虚侯刘章首先动手抓捕了吕产等人。太尉周勃亲自率领襄平侯刘通持节奉诏进入北军。典客刘揭更是亲自夺走了赵王吕禄的印信。为了表彰他们的功绩,皇帝决定给太尉周勃增加一万户的封邑,赏赐五千斤黄金;丞相陈平和灌婴将军则各增加三千户封邑,赏赐二千斤黄金;朱虚侯刘章、襄平侯刘通、东牟侯刘兴居各增加二千户封邑,赏赐一千斤黄金。此外,皇帝还封典客刘揭为阳信侯,赏赐一千斤黄金。”

    皇帝这一番操作,可谓是既大方又明智。他不仅对功臣们进行了丰厚的赏赐,还巧妙地通过调整官职和封邑,巩固了自己的政权。看来这位孝文皇帝不仅是个会打仗的硬汉子,还是个懂得人情世故的政治高手啊!

    十二月,皇帝说:“法律嘛,就是治理国家的正道,用来禁止暴力行为,引导人们向善的。现在有人犯了法,已经受到了惩罚,可还要让他的无罪父母、妻子、儿女、兄弟姐妹也跟着受罚,甚至没收他们的财产,这种做法朕很不喜欢。大家来议一议吧。”官员们纷纷表示:“老百姓要是都能自己管好自己,那还要法律干啥?连坐和没收财产,就是为了让他们心里有个怕,不敢再犯法。这规矩自古就有了,我觉得挺好的。”皇帝说:“朕听说法律公正,百姓就淳朴;刑罚得当,百姓就服从。况且,引导百姓向善,本来就是官员的责任。他们引导不好,又用不公正的法律来惩罚百姓,这不是反而害了百姓,让他们变得更坏吗?这样怎么能禁止犯罪呢?朕觉得这么做不妥,你们再好好想想吧。”官员们只好说:“陛下您真是仁慈宽厚,我们比不上啊。那就按您的意思,废除连坐和没收财产的律令吧。”

    到了正月,官员们又上奏说:“早点儿立太子,是为了尊崇宗庙。请陛下立太子吧。”皇帝说:“朕觉得自己还不够格儿,上天神明还没享受到朕的祭祀,天下百姓也没对朕满意。现在就算不能广泛选拔天下贤德之人来禅让帝位,但说要早点儿立太子,那就是加重朕的不德了。这让天下人怎么看朕?这事儿还是缓缓再说吧。”官员们说:“早点儿立太子,是为了尊崇宗庙社稷,不忘天下百姓。”皇帝说:“楚王是朕的叔父,年纪大,阅历多,明白国家大计;吴王是朕的哥哥,仁慈有德;淮南王是朕的弟弟,德才兼备,辅佐朕。他们难道不是合适的人选吗?宗室亲戚中有很多功臣,德才兼备的人也不少。如果选拔有德之人来辅佐朕,那将是国家的福气,百姓的幸事。现在不选拔他们,却非要说必须是朕的儿子,那人们岂不是会认为朕忘了贤德之人,只看重自己的儿子?这可不是忧国忧民的态度啊。朕很不喜欢这种做法。”官员们还是坚持请求说:“古时候殷周两国都有千年的国运,就是因为他们采用了立子立嫡的制度。这制度由来已久啊。高帝亲自率领士大夫平定天下,建立诸侯国,是开国太祖。诸侯王和列侯刚受封时,也都是他们各自封国的始祖。子孙继位,世世代代不断绝,这是天下的大义啊。所以高帝才设立了这个制度来安抚天下。现在放弃立子立嫡,改从诸侯和宗室中选人,这不符合高帝的意愿啊。再议也没必要了。皇子某某年纪最大,性格纯厚仁慈,请立他为太子吧。”皇帝这才答应。于是赐给天下应当继承父亲爵位的人各升一级爵位,并封将军薄昭为轵侯。

    三月,官员们请求立皇后。薄太后说:“诸侯都是同姓,就立太子的母亲为皇后吧。”这位皇后姓窦。皇帝为了立皇后,赐给天下鳏夫寡妇、孤儿、穷困老人以及八十岁以上的老人、九岁以下的孤儿布匹、帛匹、米、肉等物品,各有定数。皇帝从代地来,刚即位时,就广施恩德,安抚诸侯和四夷,大家都很高兴。皇帝还提拔了跟随他从代地来的功臣。皇帝说:“当初大臣们诛杀诸吕,迎接朕即位时,朕心里挺没底的,大家都劝朕别干,只有中尉宋昌支持朕。朕才能保住宗庙。朕已经尊宋昌为卫将军,现在再封他为壮武侯。跟朕一起从代地来的那六个人,也都升到了九卿的高位。”

    皇帝说:“当初跟随高帝入蜀、汉中的列侯有六十八人,都增加封邑三百户。原来的高级官吏二千石以上,像颍川太守尊等十人,赐食邑六百户;淮阳太守申徒嘉等十人,赐食邑五百户;卫尉定等十人,赐食邑四百户。再封淮南王的舅舅赵兼为周阳侯,齐王的舅舅驷钧为清郭侯。”到了秋天,又封原来的常山丞相蔡兼为樊侯。

    有人就对右丞相周勃说:“您本来诛灭了诸吕,迎接代王即位,现在又自夸功劳,接受重赏,身居高位,这样恐怕灾祸就要降临到您身上了。”右丞相周勃一听,赶紧以生病为由辞职不干了,于是左丞相陈平就独揽了丞相大权。

    第二年十月,丞相陈平去世,又让绛侯周勃当丞相。皇帝说:“我听说古时候诸侯建国千余家,各自守着自己的地盘,按时进贡,老百姓也不劳累,上下都很开心,没有留下什么遗憾。现在列侯大多住在长安,封地离长安太远,官吏士卒运送贡品费用高又很辛苦,而列侯也没机会教育驯化他们的百姓。我命令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国去,只有那些当官的和奉旨留下的,可以派太子回去。”

    十一月底,出现了日食。十二月十五,又出现日食。皇帝说:“我听说,天生万民,为他们设置君主来养育治理。君主如果不道德,施政不公平,那么上天就会用灾害来警示他。十一月底出现日食,这正好是天意示警,还有什么灾害比这更大呢!我能够保住宗庙,以我这微不足道的身份受托于亿万百姓和君王之上,天下的治乱,全在我一个人身上,只有你们这些执政大臣是我的得力助手。我下面不能好好养育百姓,上面又连累了日月星辰的光辉,我的不德真是太大了。命令下达后,你们要仔细想想我的过失,以及你们想到而我没想到的,都告诉我。同时推荐贤良方正、能直言进谏的人,来纠正我的不足。另外,各自要整顿好自己的职责,尽量减轻赋税徭役,以便民利民。我既然不能广施恩德,因此心里总是惦记着外面的人有没有犯错,所以防御戒备一直没有停止。现在即使不能撤掉边境的屯兵戍守,也要加强兵马的守卫,同时撤掉卫将军的军队。太仆查看现有的马匹,只留下足够用的,其余的都用来供应驿站。”

    正月里,皇帝说:“农业,是国家的根本啊。咱们得开块籍田,我亲自带头耕种,给宗庙祭祀提供五谷杂粮。”

    到了三月,有关部门请求立皇子为诸侯王。皇帝说:“赵幽王死得冤枉,我挺可怜他的,已经立了他的长子刘遂为赵王了。刘遂的弟弟刘辟强,还有齐悼惠王的儿子朱虚侯刘章、东牟侯刘兴居,他们都有功劳,可以封王。”于是,皇帝就立赵幽王的小儿子刘辟强为河间王,用齐国的剧郡封朱虚侯为城阳王,封东牟侯为济北王,还封了皇子刘武为代王,刘参为太原王,刘揖为梁王。

    皇帝又说:“古时候治理天下,朝廷里有进善之旌和诽谤之木,那是为了畅通治国的道理,吸引大家来提意见。现在法律里有诽谤妖言之罪,这让大臣们都不敢尽情说话,皇上也就没法听到自己的过失了。那还怎么吸引远方的贤良之士呢?这个罪得去掉。老百姓有时候可能会诅咒皇上,然后相互约定,事后又相互欺骗。官吏们觉得这是大不敬,要是他们再听到别的言论,又会当成是诽谤。这些老百姓愚昧无知,可能会因此丢了性命,朕很不赞同这种做法。从现在开始,再有犯这种罪的,就别再追究了。”

    九月,皇帝开始给郡国守相颁发铜虎符和竹使符。

    第三年十月的最后一天,出现了日食。十一月,皇帝说:“前些天派列侯回自己的封国,有的找借口还没走。丞相是朕最看重的人,你得给朕带个头,回封国去吧。”于是,绛侯周勃就免去了丞相的职务,回了封国,皇帝让太尉颍阴侯周婴当了丞相。同时,还废除了太尉这个官职,把相关事务都归到了丞相那里。到了四月,城阳王刘章去世了。淮南王刘长和他的随从魏敬杀了辟阳侯审食其。

    五月份,匈奴这货又跑来北地,在黄河以南那地儿捣乱。皇帝正好在甘泉宫度假呢,听说这事儿,六月份就说了:“咱汉朝跟匈奴可是兄弟国家,说好的别祸害咱边境,咱送出去的礼物也挺丰厚的。可现在这右贤王,带着一帮人跑到咱黄河以南的地盘上,老在边境附近晃悠,捕杀咱的官吏士卒,还欺负那些塞外的少数民族,不让他们好好住。更过分的是,他们还入侵抢劫,嚣张得没边了,这哪是兄弟国家该干的事儿啊!得,派八万五千骑兵去高奴,再让丞相颍阴侯灌婴带兵去揍匈奴!”匈奴听了风声就溜了,于是皇帝又派中尉的材官归卫将军统率,驻军在长安。

    辛卯日,皇帝从甘泉宫到高奴转了一圈,顺便去了趟太原,见了见以前的群
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最新网址:xiashukan.com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出狱后,我娶了黑道大小姐 掠仙 黄金充值我越来越非人了 控制直接控到死,你管这叫辅助? 惊!上将夫人竟然不是F级 诸天:从万界盆开始走向人间巅峰 重生之幸福蜜恋 娇宠小画家 读心吃大瓜!修真界瓜田里都是猹 公主嫁给死敌还得做妾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