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回眸一笑的温暖 反派杂鱼的我不想被美少女逼婚 我的仙路不对劲 第一次穿越全球高武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篡蒙:我在黄金家族当国师 遭到停职,竟然被县委突击提拔 我的外贸生涯 黛玉:都重生了谁还当病娇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    第1章 礼书 (第1/2页)

    太史公说啊:这美德真是泛滥成灾啊!能主宰万物,驱使群众,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。我到大行礼官那儿溜达了一圈,看了看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制度变化,才发现原来礼仪是根据人情来制定的,仪式也是按照人性来设计的,这历史可够悠久的了。

    人道这玩意儿,说起来真是复杂得跟蜘蛛网似的,规矩嘛,就像万能胶,哪儿都能粘上。用仁义来引导人们向善,用刑罚来约束他们的行为。所以嘛,品德高尚的人地位就尊贵,俸禄丰厚的人就备受宠荣。这样一来,整个天下就能被统一起来,万民也能被整治得服服帖帖的。

    你看啊,人们喜欢坐舒服的车子,于是就给他们打造了金碧辉煌的车舆,配上华丽的装饰;眼睛喜欢看五颜六色的东西,于是就给他们绣上精美的花纹,展示工艺的高超;耳朵喜欢听悦耳的音乐,于是就给他们调和出和谐动听的旋律,让他们心旷神怡;嘴巴喜欢吃美味佳肴,于是就给他们准备各种美食,满足他们的味蕾;心里喜欢珍贵的宝物,于是就给他们打磨出晶莹剔透的玉器,表达他们的心意。

    但是呢,为了防止人们过于奢侈,过于追求华丽,也得给他们来点简单的。比如,用大路越席这种朴素的车子,穿上皮弁布裳这种简单的衣服,听听朱弦洞越这种清雅的音乐,尝尝大羹玄酒这种朴素的食物。这样一来,就能平衡一下,让大家知道什么叫适可而止。

    所以嘛,从君臣朝廷到平民百姓,从车舆衣服到宫室饮食,再到嫁娶丧祭,都得有个规矩,有个分寸。孔子老人家都说了:“禘祭从第一次灌酒开始,后面的我就不想看了。”这就是说,礼仪得有个度,过头了就没意思了。

    这世道变了,周朝衰落,礼崩乐坏,大家都不按规矩来了。管仲那家伙,家里豪华得跟啥似的,三归之礼全给他占了。那些守规矩、讲正道的人被世人嘲笑,反而是那些奢侈、僭越的人被吹捧得跟啥似的。连子夏这样的高材生都说:“出门看到繁华景象就开心,回家听夫子讲课也快乐,心里矛盾得很,不知道该选啥。”更别提那些资质平庸的家伙了,早就被这种歪风邪气带跑偏了。

    孔子老人家说过:“名不正则言不顺。”可他在卫国待的时候,那环境跟他的理念就是合不来。孔子死后,他的学生们也都散落各地,有的去了齐国、楚国,有的隐姓埋名。这难道不让人痛心吗?

    到了秦朝一统天下,把六国的礼仪都收了,挑好的用。虽然跟圣人的制度有点出入,但起码尊君抑臣,朝廷上也是井井有条,算是继承了点古人的传统。到了高祖刘邦那会儿,叔孙通稍微调整了一下礼仪,但基本上还是沿用秦朝的。从皇帝的称号到下面的官员、宫室、官名,都没啥大变动。

    孝文帝上台后,手下人想给他定个礼仪,但他喜欢道家学说,觉得那些繁琐的礼节没用,对治理国家没帮助,所以就给废了。孝景帝的时候,御史大夫晁错是个明白人,他多次劝孝景帝说:“诸侯都是皇帝的辅佐,跟臣子一样,这是古今不变的道理。现在那些大国都自搞一套,不听朝廷的,这哪行啊。”孝景帝听了他的建议,结果六国反叛,晁错成了替罪羊,被皇帝杀了来平息事态。这事儿在袁盎的话里都有。从那以后,当官的就只知道吃喝玩乐、拉关系,没人敢再提改革礼仪的事了。

    哎呀,这当今皇上可真是个有追求的人啊!他即位以后,就忙着招揽那些儒术之士,想让他们一起把礼仪给定下来。可这事儿啊,十来年都没搞出个所以然来。有人说啊,古时候天下太平,百姓们其乐融融,祥瑞之事频频出现,那时候的礼仪啊,都是根据风俗来定的。皇上听了这话,立马就下诏给御史说:“咱们这些当皇帝的,各有各的治国之道,但目的都是一样的,都是为了顺应民心,根据民俗来制定礼仪嘛。你们那些议论的人老是拿太古时代来说事儿,那老百姓们能有啥指望啊?咱们汉朝也是一家一国,那些传统的典法都不传下来,那咱们的后代子孙怎么办呢?文化繁荣了,礼仪就博大精深;治理水平浅薄了,礼仪就狭隘。咱们可得好好努力啊!”

    于是呢,皇上就在太初元年改了历法,换了服装颜色,还封了泰山,定了宗庙和百官的礼仪,作为国家的典章制度,流传后世。

    说起这礼仪啊,它可是由人创造出来的。人嘛,都有欲望,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生气,一生气要是没了分寸就会吵架,一吵架就乱了套。先王们可不喜欢这种乱糟糟的局面,所以就制定了礼义来调养人们的欲望,满足人们的需求,让欲望和物质之间达到一个平衡。这样欲望就不会因为物质的匮乏而无法满足,物质也不会因为欲望的过度而耗尽。这两者相辅相成,共同成长,这就是礼仪的起源啊。所以嘛,礼仪其实就是一种调养,就像稻粱五味能调养我们的口味,椒兰芬茝能调养我们的鼻子,钟鼓管弦能调养我们的耳朵,刻镂文章能调养我们的眼睛,疏房床笫几席能调养我们的身体一样。所以啊,礼仪就是一种调养,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!

    哎哟,这君子啊,既要养好身子,又喜欢讲究个礼数。礼数嘛,其实就是让贵贱有等级,长幼有差别,贫富轻重都各有各的标准。你看那天子,坐的是豪华马车,铺的是柔软的草席,这是养体;车上挂着香香的香草,这是养鼻;车前装饰着精美的车铃,这是养眼;马车行走时和鸾之声和谐悦耳,这是养耳;车上飘扬的龙旗,这是养信;睡觉的枕头上绣着猛虎,马车上装饰着龙纹,这是养威。而且啊,天子坐的马车,那马儿必须受过良好的训练,温顺听话,这样天子坐着才安心,这也是养安的一种。

    可是啊,有些人就知道拼命赚钱,结果身体垮了;有些人只知道追求利益,结果却吃了大亏;有些人懒散惯了,觉得安逸就是福,结果却危机四伏;还有些人情绪一上来就无法自拔,结果就把自己给毁了。所以啊,圣人把一切都归于礼义,这样就能两全其美;要是只跟着感觉走,那就两头都落空啦。儒家的学问呢,就是让人两头都能得到好处;而墨家的主张呢,就是让人两头都落空。这就是儒墨两家的区别。

    礼义啊,它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准则,是巩固国家的根本,是行使威力的道路,是获取功名的总要。王公们如果遵循它,就能统一天下,让诸侯臣服;如果不遵循它,那就会失去国家。所以啊,坚固的铠甲、锋利的兵器并不能保证胜利,高耸的城墙、深不见底的护城河并不能保证安全,严格的法令、残酷的刑罚并不能保证威力。只有遵循礼义,才能成功;不遵循礼义,就会失败。楚国人用犀牛皮和鲨鱼皮做的铠甲,坚固得跟金石一样;宛地出产的巨大铁矛,锋利得跟蜂刺一样,使用起来轻快灵活,出击迅速如风。可是啊,楚国的军队在垂涉这个地方吃了败仗,大将唐昧也死了;庄蹻一造反,楚国就被分成了四块。这难道是因为他们没有坚固的铠甲和锋利的兵器吗?不是啊,是因为他们没有遵循礼义来统治国家。汝水和颍水地区,地势险要;
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最新网址:xiashukan.com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回眸一笑的温暖 出狱后,我娶了黑道大小姐 掠仙 黄金充值我越来越非人了 控制直接控到死,你管这叫辅助? 惊!上将夫人竟然不是F级 诸天:从万界盆开始走向人间巅峰 重生之幸福蜜恋 娇宠小画家 读心吃大瓜!修真界瓜田里都是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