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“恩”音,上声。
同时,“隐”作硌讲,古代文献中也大量存在。
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卷十六《骨空论》: “坐而膝痛如物隐者,治其关。”谓如物硌痛。
《文选·曹植〈七启〉》: “乃使北宫东郭之畴,生抽豹尾,分裂貙肩, 形不抗手, 骨不隐拳。”“隐拳”犹硌拳。
唐·王梵志有《梵志翻着袜》一诗:
梵志翻着袜,人皆道是错。
乍可刺你眼,不可隐我脚。
项楚《王梵志诗校注》谓“隐”犹云“硌”。所谓“翻着袜”, 即把袜子翻过来穿,也就是说以平整光滑的一面接触皮肤,让不平整、不光滑的一面 (如线缝凸起处、线头等) 露在外面,所以人们觉得不合常理,觉得他穿错了。但在王梵志看来,宁肯让人看不顺眼,也不可让袜子不平整的一面把脚隐到。
五代南唐·尉迟偓《中朝故事》: “既到宣州推事月余,昼寝于驿厅内,睡中转身,为弹子所隐,胁下痛极,因跃下床,就外观之。屋梁忽折落于榻上,枕席有声,震骇驿内,使人免兹难也。”
宋·江休复《江邻几杂志》:“唐相李程子廓,从父过三亭渡,为小石隐脚痛。以呼父,程云: ‘太华峰头,仙人手迹,黄河滩里,争知有隐人脚跟。’”
由上可见,古人即普遍存在使用“隐”表示硌的现象。
至于为啥四川方言中,“隐”字作硌解时才发音ngěn,作其他词义解时又发音yin,暂时不得而知。本身“隐”字在四川方言日常生活口语中,除了作“硌”解说ngěn外,使用频率是也非常低的。
最新网址:xiashuka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