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七月份正赶上收麦子,收麦子的时候天气特别热。父亲把六亩地的麦子全部收完,放到场里。
白天天气很好,艳阳高照。那会没有电视机,也看不到天气预报。农民一年就靠这一点麦子有个好收成。
自己家留点儿吃的其余卖上一点点,还要给国家上交公粮。看着天气很好,父亲下午干了一下午活儿,就把麦子卷起来。用大布子盖上。
说算了,不用往回拉了。原来人都缺粮食,把粮食放在地里不往回拉,有人偷。
父亲说天天拉有点麻烦,看着天气很好,他今天晚上睡到场地里边看粮食。
晚上九点多,父亲吃完晚餐才拿着被褥到场地里边去了。到凌晨两点钟的时候,北边天空乌云翻滚,大风刮起来了。
父亲一看情形不对,马上要下暴雨。如果下一场大暴雨我们家的麦子全都会被冲走,父母一年的辛苦也就付诸东流了。
父亲眼看着要下雨,跑回村子,家家户户敲门,叫了十几个年轻小伙子帮我们收小麦。
他们拉上架子车到场地里边。快速的帮父亲把麦子装完拉回来。刚刚拉回来就下起了大暴雨。父亲长舒了一口气。
父亲和帮忙的村民坐在家里喝着茶水。一夜也就没有了睡意。父亲让我去村口仅有的一家小商店,去买的糕点。
绿豆糕,麻花,点心,芙蓉糕,母亲又上厨房去炸了一大盆馍片。村民们吃着,喝着谝着。
要不是乡亲们的帮忙,我们家的麦子今天就完了,就颗粒无收了。
到了第二天,天气转好。但是场地还是湿的,麦子不能拉出去晾晒。直到天气晴好了,地也干了。
父亲把所有的麦子拉出去,晒了好几天,彻底晒干。有风的时候,把小麦一扬,小麦里边的杂质,小麦皮和那些杂质都被吹出去了。
原来人把粮食看的特别重。粮食里边有一点儿土疙瘩,一点的石头疙瘩都不允许有。
母亲拿个簸箕,盛上一簸箕小麦。一点一点儿再把那些石头和土捡出来。粮食炼完之后就可以入瓮了。
我们家里边有五口大翁,一口翁大概一趟近一千斤小麦。父亲留够我们家吃的。
还有一部分要拉上去镇上交公粮。
有一年是我陪着父亲去的,镇上离我们家很远,父亲装了有成十袋儿小麦,用架子车拉着。
我在后边儿给父亲推着。交到乡镇的粮站,到了那儿之后是排队交,有时候一天还交不上。
这点上的收粮人员有的态度也不是很好。农民辛辛苦苦去交粮食,他们有时候也会凶大家。
嫌粮食不干净,又嫌人吵。原来小认为这就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。,现在细细想起来那些人的嘴脸是多么丑恶,看到我们作为底层人民确实很心酸。
交粮这个过程不仅艰辛,而且需要全家人的参与。当时交通和通讯不方便,村民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粮食送到指定的粮站,要不然粮食会被视为不合格。
交公粮的过程中,验收很严格,村民们需要按照国家的要求,对粮食的水分含量、杂质含量等指标进行一定的控制,以确保粮食的质量。
此外,交公粮的日子也是很开心的,我们全家出动,孩子都会参与其中,享受着送粮路上的欢乐时光,我家有一次因为粮食不合格而被退回了,那次的经历很难忘。
浪费人力浪费财力。当时农村生活真的很艰辛,但是又有很多乐趣。
父辈们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时期,终于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解放。
农民对土地由衷的热爱,粮食就是钱。首先解决了温饱问题,才能谈得上家有余庆。
刚开始分地的时候,父亲说,我们一个人一亩二分地,正常是完全够吃的,余下来的粮食还可以换一点儿钱。
但是有一年计划生育因为父亲母亲要生个三胎,没有去计划,把我们家地扣的只剩下一亩。
那几年我们过的真的是捉襟见肘的日子。每一年都要借粮食,别人家都吃的是白白的馍,母亲每次去磨面的时候,她会少留出来一点麦麸,少留点儿麦麸面粉就能多一些。
我们家的面是最黑的。那时候经常不解的问母亲,为什么别人家吃的白馍,我们家吃的是黑馍?母亲也不给我们解释。
或许他们受的苦,不想让孩子知道吧。有一年辣椒特别贵,二十多块钱一斤。母亲舍不得买,给我们做油泼辣椒,就倒一点点辣子,其余全是油。
吃着有点辣子味就行了。每天早上母亲会切上一盘咸菜,这个咸菜是自己家腌制的萝卜,白萝卜和红萝卜。
早上熬点包苞谷糁,中午母亲会擀点儿面条儿,下一点白萝卜缨子。
家种的有大葱,炒点儿葱花。偶尔改善一下伙食,母亲就会将腌制好的咸菜切成小块儿,用水多泡一会儿,泡的不太咸的时候,里边儿拌一点儿粉条,和咸菜包成了包子。我们都觉得很美味。
家里剩了一亩地。家里人吃饭都成问题,温饱都解决不了,更不要说交公粮了。但是你就是没办法,粮食还得交。
父亲说我们过的再难,国家的政策我们一定要落实好,不给国家添乱。
父亲偶尔会到外面去打零工赚一点点钱,够我们姊妹几个的上学的费用,村子里有的家庭人家劳力多,一家几个小伙子,年轻的媳妇儿。
人家地也多,年轻小伙子出去挣点儿钱,贴补家用,日子看着就能好一些。八十年代有的家庭里边儿子多,就送去当兵了。
原来当兵在部队上好立功,干的好还可以提干。村子里就有一家,他把他的大儿子送去当兵了,他大儿子执意要去的,人问他,你为什么要去当兵?他说他把萝卜吃的够够的了。
部队里最起码可以吃上白面馒头,面条。八十年代农村生活真的很艰辛。人家去当兵了,在部队表现好。上了几次战场结果提干了。
他的父母也跟着脸上有了光彩。原来像这种情况的家庭还很多,有的去了建筑公司,有的去当兵,还有的去各行各业,只要从农村走出去的人家最后都过得很好。
父亲是家里唯一的独苗,也就没有出去。一直就围着自己的二亩三分地,想靠实力改变生活,但是很很难改变。
家里没有一点儿帮衬,靠一个人去努力去发展还是很难的。父亲当时上班的时候表现很好,很受领导的赏识。
但是那个时候有的人人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最新网址:xiashuka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