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声“朕准了”,言辞轻巧。
背后的努力不见得轻松。
更何况,弘治皇帝向来勤俭,体恤黎民。
年年的苛捐杂税始终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。
虽说不至国库空虚,但要打仗的时候,银子还是捉襟见肘了。
养心殿,御书房中。
朱厚照提出开海,顺理成章的跟着弘治皇帝和内阁三公进来了。
一副“负责到底”的表情,摆明了自己要参与。
弘治皇帝嘴上夸奖,心里不由得犯嘀咕。
朱厚照是不错,唯独经常好心办坏事。
经过成长之后,若让他提点建议,他真能说点门道出来。
可要是让他负责具体实施。
弘治皇帝真担心以朱厚照的性子,会先拣两个不顺眼的砍了脑袋。
内阁三公也是如此。
尤其是李东阳。
他儿子和朱厚照年龄差不了太多。
太子十五六岁,李兆先二十。
一个是束发之年,一个是弱冠之年。
这个时间的男孩,多半都会有种莫名其妙的逆反心理。
不管说什么,都想顶上两句。
搞得李东阳李大人也为家事生了不少火气。
此番朱厚照来了,他是打定心思,做个给皇上找补的裱糊匠。
诸位落座后,弘治皇帝斯条慢理的,让太监重新点燃了香炉。
还没等开口,朱厚照就两眼放光的说道:
“父皇,什么时候打?”
“儿臣知道迟早要打,晚打不如早打。”
“咱们先下手为强,趁着倭寇不注意,一举全歼了他们咋样?”
弘治皇帝开始头疼。
忽然怀念起他和三公对坐,在御书房里静悄悄批奏章的日子了。
“急什么?”
“为君者,自不必坐危岩之下。”
“你瞧瞧你倒好,主动往里钻。”
弘治皇帝向来是不好主动挑起事端。
历史上的评价也多是中正守成之君。
对付上朱厚照这么个性子,也是颇为发愁。
李东阳犯嘀咕了。
皇帝教育太子,本应是天家私事。
但现在又牵扯到朝政。
时局不定,他不禁有点进退两难,不知该不该开口。
是时,还是刘健开口。
此时的刘健已经将近古稀之年,马上七十了。
作为大明首辅,行事稳重,很受弘治皇帝重用。
先前的“冒险”劝谏,替陛下挡了百官的口。
此时一开口,弘治皇帝便微微侧目,认真的听着。
“太子忠心,日月可鉴。”
“替大明分忧是好事,想讨伐倭寇也是好事。”
“因此老臣建议,陛下不妨听太子一言。”
“让福建市舶司的刘广拨些银两,给镇海卫指挥使戚景通。”
“不求战果,只求趁着眼下的时机,灭一灭倭寇的嚣张气焰。”
“接下来福建市舶司就好开海,和西洋人做贸易了。”
浑浊的声音里带有些坚定,谁都能看出这位首辅的意思所在。
一旁的萧敬眉眼一动,思忖片刻后,帮腔道:
“刘大人的说法,咱家赞成。”
“福建市舶司去岁上贡银税丝帛折合万两有余。”
“想必今年已然过了一半,加上紧急征收一些,拿出两万两银子是没问题的。”
“还有江浙市舶司,去岁更有万余两银子进国库,也可分拨过去。”
“军马未动,粮草先行,若陛下首肯。”
“咱家这就下令让他去做。”
市舶司和织造局都同属皇宫内务部门,由萧敬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所统领。
各地的市舶使自然也是他的干儿子担任。
担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最新网址:xiashukan.com